專欄社群網站

慎購社群網站股票

FT專欄作家約翰•加普:華爾街投資者目前正在競相購買社群網站的股票,夢想一夜暴富。但一旦這些網站的用戶停止成長或成長放緩,他們的投資就有可能打水漂。

維多利亞時期作家查爾斯•麥凱(Charles Mackay)在他的《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羣衆性癲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一書中,描述了一家在1720年「南海泡沫事件」期間成立的公司。這家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宣稱,公司「從事一種可帶來巨大收益的生意,但人們不必知道它是什麼」。在投資者蜂擁購買其股票之後,該公司創辦人「當晚動身前往歐洲大陸」,從此杳無音訊。

眼下,矽谷也被一種妄圖一夜暴富的氣氛籠罩著,華爾街投資者們競相購買場外交易的社群媒體公司股票,Facebook、Twitter和它們的效仿者都是被熱捧的對象。其中一個神祕的新貴就是爲移動設備提供照片共享程式的Color公司。這個程式讓許多用戶感到一頭霧水,但讓該公司在第一輪融資中就輕易就募得了4100萬美元,是一般融資規模的數倍。

上週,就在Color上線之際,投資老手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就社群網站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稱:「大部分社群網站的價值都將被高估……其中一些會成爲大贏家,其餘的將成爲輸家。」巴菲特長期以來一直迴避高科技公司,認爲與他偏愛的保險公司或食品飲料公司相比,高科技公司的前景十分不確定。他對目前這種社群媒體熱的看法是正確的。

您已閱讀25%(561字),剩餘75%(17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加普

約翰·加普(John Gapper)是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首席產業評論員。他的專欄每週四會出現在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版。加普從1987年開始就在英國《金融時報》工作,報導勞資關係、銀行和媒體。他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做《閃閃發亮的騙局》(All That Glitters),講的是霸菱銀行1995年倒閉的內幕。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