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

Lex專欄:美元弱從何來?

導致美元一路走低的主要因素是美聯準的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但利率期貨市場的走勢顯示,美聯準年內加息的幾率上升至40%。

美聯準(Fed)的理事們正試圖告訴投資者些什麼,只是似乎無人聆聽——或許除了外匯市場。美元貿易加權指數自去年6月希臘危機期間見頂以來一路下跌,儘管今年發生了一些驚心動魄的地緣政治事件,跌幅仍達到15%。原因並不在於美國的財政赤字。畢竟,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從去年6月以來幾乎一動不動,一直保持在歷史低位,而美國股市的表現與其他地區相比也談不上遜色。

事實上,導致美元走低的主要因素是美聯準的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即債券購買計劃。有別於其他地區央行,美聯準仍把實施第三輪定量寬鬆當作一項選擇。瑞銀(UBS)認爲,由於美聯準持有這種立場,國際上的任何壞訊息,不管來自利比亞,還是來自日本,都加大了美聯準進一步購買債券的可能性。這樣一來,一旦全球經濟形勢惡化,美元必定會成爲不成比例的輸家。

不過,幾位美聯準理事上週談到了一些更偏鷹派的選擇。聖路易聯儲行長詹姆士•布拉德(James Bullard)甚至提到,美聯準不應全面完成第二輪債券購買計劃。雖然這麼做的可能性極低,但美聯準內部顯然已經有排除第三輪定量寬鬆之勢。

您已閱讀63%(456字),剩餘37%(26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