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預算案的政治包裝頗爲清晰。重點在於成長,中心內容是一項「成長計劃」。預算案首先對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成長進行了預測,雖然沒有以前那樣樂觀,但仍預測到本屆政府任期滿時能夠恢復到2.9%的經濟成長率。僅次於此的另一個目標是公平,這一點恐怕不會有人反對。通過一通修補,讓窮人過得稍微好一點,富人過得稍微差一點。這種修補中尤爲引人注目的,是對北海石油生產商新開徵的複雜而不連續的稅項。但需要注意的是,它損害了預算案的第三個目標——簡單。
雖然這種政治包裝還算合理,但卻弄錯了因果關係。這份預算案與其說是爲了成長,不如說是依賴於成長。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承諾採取緊縮措施,因此在預算案上束住了手腳。稅收收入令人失望,讓他的處境越發艱難。本次預算案在財政上偏於中性。因此一些最有意思的想法,諸如將國民保險和所得稅系統合二爲一、更大幅度地降低企業稅,都只能留待未來財政狀況允許時再議。
如果預期的經濟成長未能實現(就像許多經濟學家目前所擔憂的那樣),稅收收入下降會限制政府刺激新成長的能力。倘若如此,靠什麼才能刺激經濟?
您已閱讀71%(474字),剩餘29%(1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