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2011年兩會

法律完備不代表法治社會

FT中文網公共政策評論員劉波:真正應該引起關注的不是紙面上的法律已變得多麼豐富,而是運行中的法律已變得多麼蒼白無力。法律條文的完備並不會讓我們距離「法治社會」更近一步。

本屆兩會期間政府最重要的政治表態,可以說是3月1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所概括的「七確立」與「五不搞」,而吳邦國在此之後所宣佈的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形成的訊息,又是本屆兩會在法律方面最重要的宣示。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自此方完全實現。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口號,在提出數十年後,終於至少在紙面上實現了第一句。

雖然官方媒體盛讚此舉的重大意義,但法律體系完備本身,並不能給普通民衆帶來多大的榮耀。與民衆利益真正息息相關的是在法律在現實之中真正的運行狀況,能否保障國家權力得到制約而公民權利得到保障和伸張。

您已閱讀21%(293字),剩餘79%(111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