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

冷靜看待「阿拉伯覺醒」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哈斯:75年前,阿拉伯人爲反抗歐洲統治者而覺醒。今天,他們爲反抗本國專制政權而覺醒。不過,很難說目前發生的一切就是民主革命。

將近75年前,喬治•安東尼厄斯(George Antonius)在其著作中首次提到「阿拉伯的覺醒」。那次的覺醒反映出了阿拉伯人反對歐洲統治者的民族主義情緒大爆發。我們目前見證的一切可能會成爲「阿拉伯的第二次覺醒」。這次的覺醒不因以色列和美國而起,也不針對這兩個國家;它是一種源自阿拉伯世界內部的現象,針對的是不響應民意和專制的阿拉伯領導人。

不過,我們無法肯定我們見證的這一切是否是一場真正的民主革命。在一些國家,抗議將不了了之。在另一些國家,抗議可能會亂成一鍋粥,特別是在反對派實現了他們的唯一共同目標(即推翻現政權)後出現分裂的情況下;說到這裏,我們馬上會想到兩個國家——埃及和突尼西亞。

抑或,如果相關政府展現出決心,願意(且能夠)實施鎮壓,而且不會受到任何懲罰,那麼專制可能會勝出。利比亞的情況或許會如此,但即使到了那一步,挑戰當權者的循環也可以重新啓動。不管怎樣,我們都應避免對阿拉伯國家一概而論。各國的情況皆有不同,所謂阿拉伯世界出現一波變革浪潮的說法過於簡單化。最終,各國很可能走不同的道路,得到各種不同的政治結局。

您已閱讀24%(462字),剩餘76%(14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