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

全球核電復興即將夭折?

日本福島核危機已促使各國政府紛紛暫停核電項目的審批。核電業可能會跨入又一個長達20年的嚴寒期。但到底該不該發展核電,似乎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自上週五日本東海岸遭遇地震與海嘯襲擊以來,全世界的目光一直在盯著福島第一核電廠(Fukushima Daiichi)。對核電業而言,對該事件的關注,不僅僅是出於人類樸素的同情心。

儘管福島核危機如何收場尚未可知,但當地令人痛心的景象正驅使世界各國對核安全重新進行檢查。這至少將導致新核電投資大量遲延、成本不可避免的上升,此外現有核電站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關閉。世界上核反應堆建設規模最大的中國週三已宣佈,在安全評估結果出來前,將暫停審批新核電項目。

除非受損的反應堆很快得到控制,否則,全球核電業可能會像1986年切爾諾比利(Chernobyl)災難之後那樣,進入又一個長達20年的嚴寒期。其後果將是,對化石燃料、尤其是天然氣的長期需求將加速上升,從而導致供給喫緊、價格高企。它還意味著,來自燃料燃燒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進一步增加——並進一步削弱世界各地的氣候政策。

您已閱讀15%(379字),剩餘85%(21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