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從阪神大地震中學到了什麼

FT專欄作家皮林: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造成6500人喪生,當時的建築質量、政府反應速度和救援能力保受詬病。就本次地震後的表現來看,國家機關的反應要迅速得多。

日本上一次大地震發生在1995年1月,當時地震摧毀了沿海城市神戶,震級爲里氏7.3級。雖然與本週五襲擊日本北部海域地震的能量相比,阪神大地震充其量不過是一陣驚雷,但在統計死難者遺體時,卻發現有6500人喪生。

神戶位於日本中部,有140萬人口。地震來襲時是凌晨5:46,大多數人都還在夢中。約有5000人在地震發生後的幾秒鐘內就被建築物砸死——見到建築物像紙片一樣坍塌時,日本工程師既驚且愧。據信,數以千計的倒塌建築物中,有許多是1981年建築標準提高之前建造的。

不過,人們普遍認爲,那次地震發生的時間可能也拯救了許多生命,因爲如果高層建築傾覆,被石磚砸死或困在廢墟中死去的人數可能更多。

您已閱讀29%(293字),剩餘71%(71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