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

美國航運業的沒落

FT專欄作家加普:貿易保護主義導致整個行業衰敗,美國航運業是一個明證。本欲保護航運業免受國際競爭的法案,最終卻導致美國商船隊在公海上銷聲匿跡。

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隊營運商馬士基航運(Maersk Line)本週宣佈,計劃建造一批超大型船舶。這家丹麥公司從一家南韓造船廠訂購了10艘比航空母艦還要大的船舶,用於把大量中國製造的貨物從亞洲運往歐洲。

可惜這裏找不到美國的身影。美國不僅在1956年締造了集裝箱航運產業,也是iPod、鞋、汽車零組件、食品等產品的最大國別市場,這些貨物從深圳和上海飄洋過海,運抵洛杉磯。然而,這個無論從傳統還是規模看、都應當引領全球航運業的國家,卻在這裏缺席了。

兩家最大的美資公司,美森(Matson)和海天航運(Horizon Lines),在Alphaliner的集裝箱航運企業名單上分別位列第30和36位。馬士基、瑞士的地中海航運(Mediterranean Shipping)和法國的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 Group)名列榜首,臺灣、智利、新加坡、中國、日本、德國和南韓的航運公司緊隨其後。美國在航運業的表現,只是比世界盃足球賽上略好一些。

您已閱讀19%(418字),剩餘81%(17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