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腐敗

企業應解決誠信赤字

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執行主任費多托夫:企業必須積極行動,致力於消除腐敗加諸於他們身上的成本。這些成本最終轉嫁到了他們的用戶身上。

如果一名銀行搶劫犯搶走了幾百萬美元,他會被繩之以法。那麼,大型企業涉嫌腐敗或其它經濟犯罪時,爲什麼能夠逍遙法外?私人部門實際上是在花錢消災嗎?

近期數起備受矚目的案件表明,很多國家都存在這種現象。2009年,一家美國跨國企業及其原附屬公司向美國政府支付了5.79億美元,就其在非洲一個國家爲贏得一項合約而賄賂官員的指控達成和解。2008年,一家德國工業集團因涉嫌賄賂官員,向德國和美國政府繳納了共計10億歐元(合14億美元)的罰款。

對於一家大型跨國企業來說,這大概只是做生意成本中的一小部分。企業在制定商業計劃時,想必已經考慮到了這類罰款。

您已閱讀20%(269字),剩餘80%(10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