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模型

別迷信金融模型

FT專欄作家吉蓮•邰蒂:巴塞爾委員會最近發佈的形形色色的報告,或投行發佈的2011年預測,仍嚴重依賴愈益複雜的模型構建形式。

這個耶誕節,我們看到了一批優雅的model。不是長腿的女模特兒在展示,而是監管者、銀行家與投資者在預測2011年前景之際,不停賣弄著他們精巧的模型。

但這場經濟T臺秀卻充滿了諷刺。金融危機爆發時,許多觀察人士將災難歸咎於濫用金融模型。這些華而不實的電腦系統不僅未能預測到,比方說,次貸領域的行爲,而且還引誘銀行家與投資者承擔不明智的風險。但儘管有種種行差踏錯之處,現如今卻幾乎沒有跡象顯示,金融家正拋棄對這些模型的喜愛。相反,如果你瀏覽一下巴塞爾委員會(Basel Committee)最近發佈的形形色色的報告,或投行發佈的2011年預測,你會發現,這些報告和預測仍嚴重依賴愈益複雜的模型構建形式。

那麼,投資者應如何對待這一現象?前銀行家伊曼紐爾•德曼(Emanuel Derman)的新作,提出了一套尤爲發人深省的理念。德曼是由物理學家轉型做的銀行家,二十年前與人合作開發了一些開創性的金融模型,從而在銀行業聲名鵲起。這些模型包括:布萊克-德曼-託伊利率模型(首批利率模型之一),以及德曼-卡尼區域性波動率模型(首個與波動率微笑(volatility smile)吻合的模型。 )*

您已閱讀30%(490字),剩餘70%(11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蓮•邰蒂

吉蓮•邰蒂(Gillian Tett)擔任英國《金融時報》的助理主編,負責全球金融市場的報導。2009年3月,她榮獲英國出版業年度記者。她1993年加入FT,曾經被派往前蘇聯和歐洲地區工作。1997年,她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2003年,她回到倫敦,成爲Lex專欄的副主編。邰蒂在劍橋大學獲得社會人文學博士學位。她會講法語、俄語、日語和波斯語。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