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

金融模型向何處去?

FT科學編輯庫克森:隨著金融危機暴露出金融模型的不足,如今經濟學家們開始着眼於物理以外的科學分支——例如生物學。

經濟學家總是熱衷於借鑑自然科學的基本原理。19世紀,萊昂•瓦爾拉(Léon Walras)和威廉•斯擔利•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都開始着眼於將物理學的真知灼見引入經濟學領域。20世紀初,偉大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厄文•費雪(Irving Fisher)甚至是在物理學家的指導下撰寫的自己的博士論文。本次危機期間,人們重新發現了費雪上世紀30年代作品的價值。

20世紀中葉,保羅•薩繆森(Paul Samuelson)將源自熱力學的數學原理應用到經濟學,爲這種趨勢注入了新的動力。能夠快速分析數據的電腦技術的發展,使得數學水準一流的經濟模型的開發大行其道,推動人們接受了一些概念,比如美國經濟學家尤金•法瑪(Eugene Fama)的效率市場假說。

使用此類概念來建立金融模型的大多數「寬客們」(金融數學家)一直都知道,這種工程存在嚴重缺陷。例如,人們認爲,曾就職於高盛(Goldman Sachs)、從物理學家轉型爲金融家的伊曼紐爾•德曼(Emanuel Derman),在衍生品相關模型的開發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然而10多年前,他卻在警告高盛的客戶當心衍生品模型的侷限性——他將模型與現實的關係比作兒童玩具汽車與真實汽車之間的關係。

您已閱讀33%(531字),剩餘67%(107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