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的設計者在設計這種貨幣的時候,就知道它尚不完善。歐元有一個共同的央行,但沒有共同的財政部——鑑於《馬斯垂克條約》(Maastricht Treaty)的本意是在不締結政治聯盟的條件下,成立一個貨幣聯盟,這種情況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各國政府當時自信地認爲,如果歐元陷入危機,他們將有能力克服。畢竟,歐盟(EU)就是這樣創造出來的:每次走一步,同時完全清楚要採取額外的步驟。
然而,事後來看,我們可以發現歐元設計者當初沒有意識到的一些其它缺陷。這種本意是促進趨同的貨幣,卻導致了分化。這是因爲,設計者並未意識到,不僅公共部門會出現失衡,私人部門也會出現。
歐元問世後,商業銀行可在歐洲央行(ECB)的貼現視窗,爲自己所持有的政府債券進行再融資,而監管者認爲這些債券是無風險的。這使得各國間的利差縮小,進而推動了較弱經濟體的房地產繁榮,削弱了它們的競爭力。與此同時,受到統一後副作用影響的德國,不得不勒緊褲帶。工會同意在工資與工作條件上做出讓步,以換取工作保障。而分化由此出現。但銀行繼續大量買入較弱國家的政府債券,一邊從仍然存在的微小利差中牟利。
您已閱讀33%(473字),剩餘67%(9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