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美聯準

美聯準的「維基解密」時刻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馬拉貝:如今重新挺直了腰桿的華爾街金融機構之所以能生存下來,唯一原因是納稅人救了它們一命。

曾有那麼一個短暫而離奇的時刻,華盛頓流行這樣一種說法:2008年至2009年的紓困行動實際上算不上太糟糕。今年9月,美國財長蒂姆•蓋特納(Tim Geithner)將政府的問題資產救助計劃(TARP)稱爲「金融史上最有高效的緊急計劃之一」,他當時聲稱,納稅人付出的最終代價將不超過500億美元。

今年10月,負責歐巴馬政府拯救汽車業行動的華爾街銀行家史蒂文•拉特納(Steven Rattner)在英國《金融時報》上撰文稱,「毫不誇張的說,在上世紀30年代以來通過的所有立法中,(確定TARP的)這一立法最有利於維持美國金融體系——乃至美國經濟——的運轉。」

然而,美聯準上週三曝光的檔案——一個國會安排好的維基解密(WikiLeak)時刻——給人們得以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這種低價紓困的說法。雷曼(Lehman)破產之後的援救規模遠遠超過Tarp,納稅人承擔的風險也更高,儘管系統性崩盤的後果將會更爲糟糕。

您已閱讀21%(401字),剩餘79%(154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