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早些時候,三瓶1869年份的拉菲堡(Château Lafite)在香港拍出43.79萬英鎊,這則訊息賦予了「中國價格」一層新的含義。這個詞通常指的是最低廉的價格——反映出中國製造商的競爭力。但如今在最高階的市場,也存在一個「中國價格」,富裕的中國人把稀世奢侈品的價格,哄擡到讓許多西方競價對手嚇得臉色發白、以至於悄悄溜出拍賣場的地步。
有些人或許把這視爲一個泡沫經濟行將破滅的典型徵兆。誠然,香港葡萄酒拍賣場上傳出的令人屏息的報導,確實讓人莫名想起上世紀80年代的情景,當時的日本買家以聳人聽聞的價格買下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甚至還在食物上撒上金箔。
而另一方面,鑑於歐洲正深陷經濟泥潭,上述訊息難免讓人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財富和權力正從西方向東方轉移,富裕得讓人目眩神迷的亞洲買家爭相搶購古老歐洲的珍寶——從地產,到藝術品,再到美酒。如今,全球最來錢的葡萄酒市場在香港,而不是巴黎、倫敦或者紐約。這對價格的影響力震撼人心。
您已閱讀22%(411字),剩餘78%(145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