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外交

不應妖魔化中國

美國卡內基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裴敏欣:縮小西方與中國的認知鴻溝,需要雙方都付出努力。總體上說北京方面可以做得更多,比如允許媒體客觀報導,但西方在批評中國時應更講究策略,並儘量從中國視角看待問題。

如今,中國與「自信」幾乎成了同義詞。一提到「中央王國」,西方媒體就都沒有一句好話。中國仍堅持低估人民幣,以獲取不公平的貿易優勢;在領土糾紛問題上恫嚇鄰國;完全不採取任何舉措,以鉗制危險的北韓政權,而且儘管北韓的挑釁行爲逐漸升級(包括此次砲擊南韓),中國仍繼續向其提供大量援助。

但在中國國內,民衆對中國政府對外政策的看法幾乎截然相反。大多數普通民衆認爲,中國政府還不夠自信,中國領導人太軟弱,而西方對中國的批評都是不公平且虛僞的。

以兩個廣受關注的問題爲例:有關中國匯率政策的較量,以及中日圍繞東海有爭議島嶼的糾紛。中國國內的主流民意是,美國將其自己的經濟問題歸咎於中國、並威逼中國做出政策改變是不公平的,那隻會既傷害中國經濟,又無法提振美國的成長。至於中日領土爭端,大多數中國人認爲,西方一直在不公平地偏袒日本。

您已閱讀24%(355字),剩餘76%(110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