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籌錢的能力,並不一定意味著有賺錢的能力。但投資者總是會把這兩種技能混爲一談,於是就導致了具有破壞性的資金配置。
從本質上講,早期風險投資是押注於其中的創業者。對於預期收入和利潤的預測永遠都會偏高:但誰都無法預知未來,我見過的所有商業計劃,最後幾乎都以失敗告終。一般來說,項目啓動所需的成本和時間都會超出預算水準,而且經常還會出現整個商業模式出現問題的情況——但有時候會出現其他機遇,併成爲企業的救星。在這種「終極博弈」中,贏家與輸家之間的區別,完全在於你支持哪個人。
我認識一些很有才幹的推廣人才,他們非常善於爲新項目拉來資金。他們能夠流暢自如地從一個項目轉到下一個項目:十年前是網路,然後是中國概念、採礦業、基建行業,凡此種種。在他們心目中,擁有真正的專業技術並不是必須的。他們擁有抓住時代精神的偉大天賦——這正是當下最火的資產類別。他們學習一套腳本,招攬一批「專家」,再準備一份頗具說服力的商業計劃書。他們熟悉時下所有的熱門詞語——可攀登性、牽引、槓桿、燒錢率、特別保護權,等等。他們懂得結構性交易的錯綜複雜之處,從而爲自己牟利。然而上述種種優勢,都不意味著他們能夠在現實世界中實施偉大的遠見。
您已閱讀35%(499字),剩餘65%(91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