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進行期中選舉投票時,各界都翹首以待本次選舉會改變目前的政治態勢,到時華盛頓的政治版圖可能會呈現另一副模樣——並非只是隱喻性的,而是實實在在的。如果最終選舉結果正如民意專家學者與預言家所預測的那樣:許多老面孔議員競選連任失敗,一些新面孔議員勝利進駐國會山莊,那必定會對時尚界產生連帶效應。
諸位,我在此討論的並非是古怪的「茶黨」(Tea Party,是時下風行美國的一場運動,它是一個鬆散的政治組織,但並不是一個政黨,他們對美國時下的經濟感到擔憂)成員著裝趨勢會不會象林肯(Abraham Lincoln)那樣一本正經,要知道,他們這種怪異風格的服飾很可能會出現在斯蒂芬•柯爾伯特(Stephen Colbert,喜劇明星)在華盛頓組織的「讓恐懼進行下去的進軍」活動中(柯爾伯特的喜劇同行喬恩•斯圖爾特(Jon Stewart)所組織的「恢復理智」的集會(Rally to Restore Sanity)也於近期在華盛頓舉行),我談論的也不是莎拉•裴琳(Sarah Palin)的裝束在萬聖節(Halloween)時銷量大增。我所談論的是這樣的事實:政客們越來越成爲時尚的引領者。一旦他們出現權力更替,時尚風格也會應聲而變。
正如Barney旗下的櫥窗設計師」(window dresser) 西蒙•杜南(Simon Doonan)在《石板》雜誌(Slate)上撰文說:「成功政客的著裝必須竭力避免沾名牌的邊」(言外之意是:政客們的穿著打扮不能讓選民覺得他們花了納稅人的時間和錢後,卻在想著如何穿著時髦),因此,在表示置疑,並提出反對意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的研究結果。它由紐約大學斯特恩學院(Stern School at New York University)大衛•葉馬克教授(David Yermack)領銜進行,結果刊登於《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上,葉馬克在跟蹤了蜜雪兒•歐巴馬(Michelle Obama)從2008年到2009年間在公開場合的服飾穿著後得出結論:說她「爲時裝公司以及相關零售商創造了超過27億美元的累積額外收益——市場正常銷售之外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