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智庫

擴大對外投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

澳洲國立大學研究員宋立剛: 隨著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參與海外投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擴大海外投資,有利於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但也要有應對潛在問題的準備。

一個國家參與海外投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中國國家經貿部早在1985年就制定出了相關政策,鼓勵中國企業去海外投資。近年來,中國由單向往雙向轉移加快,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能源和礦產資源需求的擴大。第二,生產成本的上升,包括土地、勞動力成本上升。第三,環境要求。第四,儲備的成長。第五,人民幣升值。第六,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

從理論上講,一個國家爲什麼尋求海外投資?就中國而言,主要是因爲產能過剩和競爭的壓力,迫使企業尋求對海外市場的擴張。與其出口產品,不如就地生產,特別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時候,這點更顯得特別突出。

第二,企業尋求效率。過去三十年吸引外資,到目前爲止,去年的進口和出口基本持平,這也是一個轉折。引進來的外資看到的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資源優勢和土地價格的優勢等,包括勞動力效率問題。

您已閱讀18%(352字),剩餘82%(158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智庫

現代社會中,有人將智庫稱爲與立法、行政、司法並立的第四大機構,可見其對社會決策的巨大效用。FT中文網與海內外一批著名智庫合作,精選其最新研究成果,爭取在第一時間內與讀者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