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

分析:中國謹慎推進股指期貨

中國監管機構對歷史上國債期貨市場崩盤的教訓仍心有餘悸。他們認爲,目前在股指期貨市場,預防風險仍是第一要務。

涉及到股市的問題,中國向來不會匆忙行事。因此,在內地推出股指期貨之前,中國政府成立了金融期貨交易所,花了三年多時間進行演練;派遣監管人員全國巡講,對潛在投資者進行教育;建立了30分鐘的考試製度,投資者必須通過測試纔有資格參與交易;並堅持較高的開戶資金和保證金要求;禁止外國人參與交易。

隨後,在今年4月份,中國宣佈在內地開展股指期貨交易,終於在通往經濟市場化的進程中跨過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是內地市場更廣泛改革的一部分,也包括今年推出融資融券試點項目。

股指期貨交易最初基於跟蹤上海和深圳市場的滬深300(CSI 300)指數。只有開戶資金不低於50萬元人民幣(合74845美元)的投資者,纔有資格參與交易,保證金要求爲15%-18%。

您已閱讀35%(317字),剩餘65%(6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