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碳之道

解讀中海油入美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黃傑夫:折戟優尼科後5年,中海油再次「取經」美國。這次以合作而非收購的入美方式將讓中海油獲得更多頁岩氣開發經驗,並獲得收購之外的財技。

10月11日,中海油宣佈,以10.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美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切薩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Corp.)位於德克薩斯州南部的一個名爲鷹灘(Eagle Ford)的頁岩油氣項目1/3權益。

中國財經媒體稱,這是中國油企首次對美國陸上能源資源進行大規模投資,亦是中海油首次涉足頁岩油氣資源領域。頁岩氣是從頁岩層中開採出來的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在國內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而在美國,這一技術已相當成熟,併成爲美國天然氣的主要來源。

關於此項收購,國內專家已經從各個角度做了點評,我這裏額外再補充三點:

您已閱讀16%(271字),剩餘84%(143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碳之道

黃傑夫,現任美國洲際交易所(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母公司)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他在美國有17年跨國併購和期貨市場的經驗,領域包括交易所、期貨公司等。曾爲中國證監會撰寫期貨市場發展的報告。現爲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本專欄與《21世紀經濟報導》共享,每週二同時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