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我花了大部分時間,試圖弄明白歐元區4400億歐元(合5870億美元)的紓困基金是如何運作的。此次功課讓我想起了對信貸市場的研究,研究對象是那些提升信用的承諾及其他有違邏輯的概念。在很多方面,歐洲金融穩定安排(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EFSF)就像是一種巨大的債務抵押債券(Collateralised Debt Obligations, CDO),用上了很多現代金融工具。
但兩者有一個重要差別。信貸泡沫時期,在CDO長長的現金流鏈條的另一端,存在著一些極其廉價的信貸——比如次級抵押貸款。而EFSF的情況則有著天壤之別。希臘十分幸運,在EFSF成立前就遇到了麻煩,因此能夠以5%左右的利率獲得第一筆200億歐元的貸款。這一利率水準是以貨幣市場上廉價的利率爲基礎,外加少量管理費用與貸款利潤計算出來的。
我認爲,EFSF無法提供同樣有吸引力的利率。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有理由向EFSF貸款,哪怕是愛爾蘭或葡萄牙。
您已閱讀26%(441字),剩餘74%(12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