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邊界

深圳的彷徨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與其他沿海城市一樣,深圳處於轉型之中,當富士康遷往鄭州,當部分金融企業開始北上,意味著深圳有可能同時被高、低兩端拋棄。

深圳迎來經濟特區成立30週年紀念。

三十年前的小漁村,偷渡者曾經的樂園,如今成爲全球新興市場的樣板。深圳以其歷史性的變遷,向人們展示了市場的力量。回顧中國百年近代史,深圳這個特殊的樣板,依靠行政指令體制下的創新,建立了獨特的市場,先於中國其他地區,與全球融合。

即便是行政指令下的市場化,取得的成就依然是驚人的。這個城市成爲移民最多的年輕城市,成爲全球電子製造中心,產業鏈完備的製造業基地。無數懷揣中國夢的人,掙脫一切羈絆匯聚到此,也正因爲這份自由與嚮往,使深圳一度成爲中國金融先行者的樂土,私募基金、發芽期的對沖基金在此地萌芽,深圳的民營企業發展曾經遠遠領先於北京、上海等地。這兩年與深圳當地的企業主、金融業者交流時,他們所流露出的對這座城市深厚的感情,是我在其他城市從未領略的,讓人深深感動。

您已閱讀17%(346字),剩餘83%(170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