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財富

提防強盜貴族

FT專欄作家約翰•凱:創造財富與佔有財富之間的區別極其重要。我們識別這種區別的能力,不但會決定個人命運,也會決定現代資本主義的未來。

「強盜貴族」(robber baron)一詞常常用來描述19世紀末的美國商業大鱷——例如約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傑伊•古德(Jay Gould)和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但是這個詞的歷史要古老得多。千年以來,萊茵河谷一直是歐洲的主幹線。今天,穿過萊茵河谷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陸路——兩條平行的高速公路。但在過去1000年裏的大部分時間,交通都是順流而下。

和現在一樣,萊茵河沿岸的居民過去也爲使用者提供服務,並收取收入。和現在一樣,他們希望將服務最少化,收入最大化。河流從賓根與科布倫茨之間流入萊茵河峽谷。狹窄的河道意味著,即使是在13世紀,阻斷交通也是容易的。幾個世紀中,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將權力分配給少數幾個收費點,以此獲取資助。但在皇帝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於1250年去世後,由於沒有一致的繼承人,也就沒有了監管者。就是在那個時候,強盜貴族開始對峽谷收取未經授權的稅款。

消費者產生了強烈反響。第一個萊茵聯盟(Rhine League)是一個因貴族參與而獲得合法性的商人協會。這個聯盟簡單、野蠻而有效的戰略是:僱傭民兵襲擊收費者的藏身之處。攻擊完臭名昭著的維爾納•馮•博蘭德(Werner von Bolander),他們又衝擊並摧毀了足智多謀的菲力普•馮•霍恩費爾斯(Philip von Hohenfels)的防禦陣地。霍恩費爾斯後來在一個岩石嶙峋的地方重建了一座城堡。他的萊玄斯坦城堡(Castle Reichenstein)於20世紀初重建,如今是一座豪華酒店。

您已閱讀49%(700字),剩餘51%(7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約翰•凱

約翰•凱(John Kay)從1995年開始爲英國《金融時報》撰寫經濟和商業的專欄。他曾經任教於倫敦商學院和牛津大學。目前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擔任訪問學者。他有著非常輝煌的從商經歷,曾經創辦和壯大了一家諮詢公司,然後將其轉售。約翰•凱著述甚豐,其中包括《企業成功的基礎》(Foundations of Corporate Success, 1993)、《市場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Markets, 2003)和近期的《金融投資指南》(The Long and the Short of It: finance and investment for normally intelligent people who are not in the industry)。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