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印度

印度難以趕超中國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薩勃拉曼尼亞:在推動經濟變革方面,印度政府很少走在經濟趨勢之前。這種瓶頸將讓印度經濟成長難以比美中國速度。

隨著印度邁入獨立後的第64個年頭,其經濟動態呈現出自相矛盾的景象。從衡量市場親善程度的大多數指標來看,印度經濟落後於拉美甚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與其它大多數國家相比,印度經濟對待貿易和外國資本仍更爲封閉;仍受制於對經濟活動的廣泛限制(如繁瑣的勞工法),也仍然掌握在龐大的公共部門手中。簡言之,印度經濟應該以每年5%、而不是8.5%的速度成長。

長期成長有賴於爲之提供支持的公共機構的質量。誠然,從監管角度看,今天印度的環境已不再像1991年改革開放之前那樣惡劣。一些機構運作得相當不錯,例如,那些主持選舉、維護財政穩定以及監管電信行業的機構。但除了這些例外,整個政府表現軟弱,內訌不斷。印度經濟實現瞭如此驚人的成長,政策改革實在不應貪天之功。

這個問題的部分原因在於,印度政治越來越入罪化。國家政令在近四分之一的領土上無法施行——其中大部分地方飽受著叛亂的折磨。腐敗現象十分普遍。此外,儘管印度的高成長本應帶來低負債,但財政上的民粹主義做法,使得印度公共財政絲毫不比那些債臺高築的工業國家更穩固。

您已閱讀29%(447字),剩餘71%(10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