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

FT社評:汽車業不宜過度依賴中國市場

隨著中國成爲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全球汽車製造商紛紛在中國和其它新興市場擴大產能。但這種戰略也有危險,尤其是考慮到汽車業以往也曾將太多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

在節儉的美國人減少購買運動型多功能車(SUV)、受緊縮計劃擠壓的歐洲人明智地選擇掀背式轎車之際,中國成了強悍、亮麗汽車橫行的世外樂園。

在這個國家,有權勢的人過去坐著轎子出門。中國汽車買家在文化上根深蒂固地喜歡寬敞的轎車。當今,有錢的中國人通常都有司機,因此,BMW(BMW)在中國製造長軸距版5系轎車,並僅針對中國市場銷售。這款轎車的長度超出標準版5.5英寸,能夠提供較大的後排空間,可用作移動辦公室。與BMW競爭的品牌梅塞德斯-賓士(Mercedes-Benz)和奧迪(Audi)也在製造專門面向中國市場的加長型轎車。對汽車製造商來說,大型、昂貴的汽車是盈利最豐厚的產品。因此,儘管中國市場在BMW第二季度銷售額中佔12%,但該市場產生了逾30%的利潤,第二季度BMW稅後利潤總額達到11億美元。難怪這家總部位於慕尼黑的汽車製造商正在瀋陽建造一家新廠,這將是它在中國的第二家廠。

在美國,汽車銷量正從去年的30年低谷中艱難復甦。歐洲的銷量正再次下降。但在汽車業在金融危機過後試圖站穩腳跟之際,新興市場是其最大的成長點。得到美國政府紓困的底特律汽車巨擘通用汽車(GM),在中國的汽車銷量已超過美國。飛雅特(Fiat)在巴西的汽車銷量已超過義大利,其營利也大部分來自巴西。與BMW一樣,通用、現代(Hyundai)和福斯汽車(Volkswagen)都正在中國擴大產能,而福特(Ford)、豐田(Toyota)和現代正在巴西擴大產能。

您已閱讀58%(609字),剩餘42%(4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