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通縮

向通縮宣戰不宜遲

美國企業研究所約翰•馬金:決策者必須認識到,金融危機最嚴重的階段雖已過去,但長期通縮趨勢依然存在。在減少財政赤字的同時,必須加快創造貨幣的速度。

「在通膨水準本已較低、而經濟基本面突然惡化之際,央行在降息方面應該採取比平時更先發制人的行動,力度也應該更大。」

美聯準(Fed)主席班•柏南奇(Ben Bernanke)很應該留意一下自己2002年時的建議。當前的環境,比他但任美聯準理事時描述的情景更讓人揪心。降息已不再可行。美國和歐洲眼下的通貨膨脹率保持低位,而且還在下降(與去年同期相比核心通膨率分別爲0.9%和0.8%);相同的問題已經牢牢抓住日本,與去年同期相比,其通膨率爲負1.6%。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通膨持續減速,一些地區乾脆出現了通縮局面,對此,有一些合理的經濟學解釋。金融危機最終都會導致通縮,因爲它們造成了現金需求量上升,在存在大量過剩產能的情況下,壓低了總體需求。此種過剩產能是在危機出現前的過程中被製造出來的,當時的風險定價過低加速了存量資本的累積。

您已閱讀24%(365字),剩餘76%(115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