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時候,一座700平方公里的島嶼能把歡欣喜悅傳播到周邊約6.4萬倍大的地域。新加坡週三早間發佈的上半年國內生產毛額(GDP)數字,讓當天對對亞洲各地股市來說都是一個好日子。該地區22個股市中,上漲股和下跌股數量之比達到3:1;只有越南股市收盤下跌。
然而,這種歡欣喜悅卻沒有太多理由傳播到亞洲以外。那似乎是情理之中的,因爲新加坡狂飆猛進的GDP成長,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亞洲現象「。與一年前嚴重滑坡的經濟相比,新加坡今年上半年增速達到18%,創下自1975年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對於亞洲其他地區,新加坡是一個不錯的領先指標,但對於世界其他地區則不是。
以旅遊業爲例。新加坡2月份和4月份新開了兩家賭場,促成遊客數量猛增,服務業實現了兩位數的產出成長。但5月份,亞洲入境遊客——主要來自印尼、印度和馬來西亞——數量的平均同比增幅,是來自亞洲以外國家遊客的三倍。出口方面的情況與此類似。主要由於基數效應,對歐洲的非石油商品發貨在二季度的成長中佔了很大比重。但再往前追溯一點,我們就可以明顯看出,面向日本、中國大陸、南韓和臺灣的電子產品和製藥出口,纔是出口總量自去年12月以來以每月20%至30%速度成長的原因。
您已閱讀72%(503字),剩餘28%(1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