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剛過,中國電影市場的成績非常喜人,上半年的總票房達到了46億,這個數字與去年同比成長了80%。刨去《阿凡達》一片獨佔鰲頭(13.5億,注:括弧中的是票房,下同)的水分,還是有不少影片成爲了億元俱樂部的市場中堅力量,特別是中國國產片也有5部登上top10的榜單,這在沒有賀歲強檔的上半年(中國大片都喜歡擠在年末,以前有過一個賀歲檔就接近於半年票房的例子),算是超乎想像的好了。
上半年,中國國產片票房過億的有7部,這在早幾年簡直不可想像,但現在好像破億就像捅破窗戶紙那麼容易,而且除了前三位《葉問》(2.3億)、《大兵小將》(1.54億)、《錦衣衛》(1.43億)還比較像大片外,排在後面的《杜拉拉昇職記》(1.32億)、《越光寶盒》(1.31億)、《全城熱戀》(1.3億)和《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1.25億)都算不上是典型意義上的大片。特別是杜拉拉和喜羊羊,藉着小說和電視動畫的東風,以小博大,贏得非常漂亮。
隨著香港電影人才的全面北上,合拍片越來越常規化,香港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的印記也越來越明顯。《葉問》、《錦衣衛》、《越光寶盒》和《全城熱戀》的主創都是香港班底,但投資大多來自內地,而演員則是兩岸三地大雜燴,這是目前合拍電影的一大特點。看看《越光寶盒》集中了五十多個大小明星,香港的鄭中基、元彪、曾志偉,與大陸的黃渤、孫儷、郭德綱,完美地「銜接」在一起,比起《傷城》(梁朝偉與徐靜蕾各演各的)那會兒成熟多了。《大兵小將》是成龍投資並主演的片子,但導演卻是來自大陸的新人丁晟。所以說現在的電影沒有完全的內地製造或者香港製造,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除了卡通不算,也就《杜拉拉昇職記》算是比較「去港化」,但老徐仍然嘗試在演員中有所突破,莫文蔚來自香港,黃立行、吳佩慈都來自臺灣。可以說,雖然如今香港電影有點沒落了,但香港電影人卻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