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碳之道

靠市場減排

FT中文網專欄作家黃傑夫:過去20年中,美國利用排汙權交易,成功將二氧化硫排放量減半。中國研究排汙權交易十多年,還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價格信號體系。

「十一五」還餘半年,以目前的態勢看,二氧化硫的減排任務應該會如期完成。但這份成績單的取得,主要依靠的是行政手段。

比如說,在電力行業推行強制脫硫、脫硫電價補貼;同時,「上大壓小」,強制關停了大量小火電。7月3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公開表示,2009年,全國火電廠煙氣脫硫機組投運容量達到4.6億千瓦,佔全部火電機組的比例從2000年的不到2%提高到現在的71%。而根據環保部數據,2006~2008年,共關停小火電機組5724萬千瓦。同時,社科院的一份報告稱,2003~2020 年間,火電行業實施節能減排政策後,就業崗位淨減少41.3萬個。

很顯然,行政手段很靈,但減排成本卻是個問題。在美國的二氧化硫減排過程中,市場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您已閱讀32%(319字),剩餘68%(67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碳之道

黃傑夫,現任美國洲際交易所(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母公司)大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他在美國有17年跨國併購和期貨市場的經驗,領域包括交易所、期貨公司等。曾爲中國證監會撰寫期貨市場發展的報告。現爲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本專欄與《21世紀經濟報導》共享,每週二同時出版。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