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tina lente(從容趕急)是我們從古羅馬人那裏繼承來的忠告。西方政策制定者們現在應該把這句話放在心上。面對鉅額財政赤字,許多人得出結論,他們應儘可能快地收緊財政,以期對經濟產生擴張效應。那麼這些結論正確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我認爲很小。此外,還有一些比這更好的選擇。但這些選擇的弊端在於,它們是非正統手段:唉,許多「理性的」人寧願選擇正統的衰退,也不想要非正統的復甦。
爲何大規模的結構性財政緊縮有可能促進復甦?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經濟學教授艾爾波託•艾萊斯那(Alberto Alesina)和西爾維亞•阿德格納(Silvia Ardagna)在一篇頗有影響力的論文中指出,減少預期赤字,可能會提升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從而增加消費,降低風險利差。*與此同時,在供應方面,財政緊縮也許能增加勞動力和資本供應,促進創業。該論文的寬泛結論是,「相比基於增稅的財政調整,基於削減支出和不增稅的財政調整更有可能減少赤字,降低債務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率。此外,從支出方面而不是稅收方面調整財政,不容易導致衰退。」這一論點堅定了英國新任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的意志。
這種觀點有說服力嗎?一個詞:沒有。兩位作者綜合了1970年至2007年間各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數據。但財政緊縮的效果要取決於具體情況。
您已閱讀26%(585字),剩餘74%(169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