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製造業

中國產業升級爲時尚早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王澤基、解青:從實際情況出發,中國目前還不能轉向高附加值、技術資金密集型的產業,還要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爲主要發展方向。部分地區出現的「勞工荒」並不能代表中國勞動力的現狀。

從2008年年初開始,中國的廣東省就帶頭調整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但是隨後而來的世界性金融危機,使得華南地區大批出口加工型企業關門停產。2009年春節前,中國國家統計局特別派出了調查分隊對幾個農民工輸出大省調研,推算出兩千萬農民工失業。調整提高最低工資也就鮮有媒體提及。2010年春節前後,形勢出現「大逆轉」,很多華南地區的工廠接了單,重開了廠,但是卻僱不到人,於是「勞工荒」又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調整提高最低工資又重新被提起,一直到今年6月,富士康、本田最終以加薪暫時解決了各自的問題後,「加薪」就成了「萬能藥」,「萬金油」,誰用誰好使。

6月初,中國發改委開會,表示要提高最低工資標準,隨後有14個沿海省市調高了最低工資,平均幅度在10%以上,有的省份調整幅度超過了20%,很多從7月1日就開始施行。

爲調整提高最低工資找「合理」理由的大有人在,支持的人大都認爲「『李維士拐點'來到,加薪順理成章;更重要的是,加薪可以『倒推'產業升級,有助於提高居民的整體收入從而擴大內需。」

您已閱讀16%(437字),剩餘84%(227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