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應該更有意義一些嗎?每隔幾十年就會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在進入21世紀已滿十個年頭之際,它再次出現了,這要歸因於一組組令人驚訝的合作。
19世紀出現了美學服飾運動;時裝與藝術也曾有過有一段纏綿,比如夏帕瑞麗(Schiaparelli)和達達主義者(Dadaists),尼柯爾•法利(Nicole Farhi)和雕塑家貝尼德塔•莫里-烏巴爾迪尼(Benedetta Mori-Ubaldini)——後者的鐵絲動物雕塑目前正在法利的倫敦店鋪櫥窗裏展示);時裝界也曾與文學界關係曖昧,比如桑德拉•羅德斯(Zandra Rhodes)和西莉亞•波特威爾(Celia Birtwell)曾分別爲企鵝出版社(Penguin)設計封面,爲White's Books的《呼嘯山莊》設計封面……如今,時裝和哲學又牽手了。
例如,男裝品牌亞歷山大•博伊德(Alexander Boyd)的設計總監布魯斯•蒙哥馬利(Bruce Montgomery)新推出的一組襯衫系列就貼上了「詩意之夏」的標籤,以求讓時裝「多一點點智慧」。這是否是一個實際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對於這個頗具存在主義意味的問題,蒙哥馬利巧妙加以迴避:他設計的該系列襯衫,每一款的創意均來自一位詩人的作品,比如濟慈(Keats)、布萊克(Blake)、拜倫(Byron)、米爾頓(Milton)、潘斯(Burns)等。
您已閱讀32%(579字),剩餘68%(123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