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分析:全球小型礦商盯上中國的「錢包」

許多小礦商擁有優質資產,但卻缺乏資金與項目融資。鑑於大部分股市仍然疲軟、中國對於資源需求強勁,許多小礦商認爲被中國公司收購可能是最好的結局。

上週,英國另類投資市場(Aim)上市礦企Bellzone宣佈,已與中國達成一項協議,接受中國入股其位於西非國家幾內亞的鐵礦石項目。此舉突顯出中國日漸形成的一個非洲策略:資助基礎設施,換取礦產資源供應。

幾內亞Kalia的鐵礦石項目規模可觀。它擁有已探明鐵礦石儲量24億噸,Bellzone計劃年產5000萬噸。着眼於對鋼鐵貪婪的需求,中國國際基金(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CIF)已同意耗資約30億美元,建造Kalia項目需要的基礎設施。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提出爲礦業公司修建運輸與能源基礎設施,以換取「承購」(off-take)協議——即購買後者生產的礦產品。

您已閱讀26%(296字),剩餘74%(84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