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人造生命

人造生命是與非

曼徹斯特大學教授約翰•哈里斯:美國科學家特宣稱制造出了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人造細胞。要是預期利益非常大的話,我們就不應反對進行這類研究,前提是有健全的監管。

美國基因組先驅克雷格•凡特(Craig Venter)上月宣稱,已製造出第一個有自我複製能力的人造細胞。公衆對此反應不一,有的瘋狂喝彩,有的深表不安,很多人則不太確定應該抱什麼想法。當今之世,從「哇」到「喔」,只是短短的一步。

凡特把他這項成就形容爲創造生命,「完全得自於一個合成染色體,用了4瓶化學品,在一個化學合成器上製成的」。這項技術發佈和相關的專利申請中都構想了許多長遠利益,包括生物燃料、疫苗和藥品、能夠「喫掉」浮油的有機體,以及生產食品和淨化飲用水的新方法。

但是,這項成就的真正意義目前還不得而知。諾貝兒獎獲得者、遺傳學家保羅•納斯(Paul Nurse)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採訪時,對這項進步能否大大提高當前的各項能力表示懷疑。他指出,在製造有機體方面,我們已經擁有強大的手段。

您已閱讀22%(349字),剩餘78%(120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