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稱不上錢多得沒處花。截至第一季度末,這家「法蘭克福最佳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比率爲7.5%,低於預期水準,較去年末下降了120個基點,主要因爲動用了13億歐元現金收購財富管理公司Sal Oppenheim。可是,接著德銀還要再拿出6.4億歐元,用於支持中國華夏銀行(Huaxia)的融資,將持股比例從17.2%增至19.99%的上限。按資產規模計算,華夏銀行是中國第13大銀行,總部設在北京。
過去,(外國銀行)總會用含糊的戰略術語來解釋對中資銀行的投資。近5年前首次購入華夏銀行9.9%股權時,德銀就用上了「消費者富足」、「金融日益成熟」之類的說詞。如今,它們越來越喜歡使用實實在在的數字。根據上次披露的材料,中國上市銀行的平均股本回報率(ROE)爲20%——是全球前100家非中資銀行平均水準的兩倍。拿德銀自身來說,其投資銀行業務所佔的比重已大到了堪憂的地步:在該行首季稅前利潤中,企業銀行業務和證券部門竟佔到93%。如果你想更多地押注於零售銀行業務,還有什麼地方比中國更合適?
華夏銀行當然不會是最後一家要融資的中資銀行。中資銀行首季業績顯示:手續費收入成長強勁;資產質量良好——至少眼下如此;3月末不良貸款比率處於1.4 %的歷史低位。問題在於,中資銀行內部形成資本的速度,趕不上貸款成長速度。就華夏銀行而言,第一季度資產同比成長18%,而股東權益成長13%。今後,其它外資銀行股東自然也會收到投資邀請;要是它們能不斷增加投資,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