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A股昨天再次下滑,令人費解:在如此高速成長的一個經濟體,其股票市場怎麼會如此低迷?在昨天下跌2%後,上證綜指今年迄今的跌幅已達11%,這顯然是全球主要指數中表現最差的,已經淪爲西班牙和葡萄牙股市的水準了。
真相是:中國股市從未表現出與任何事物有著多大的相關性。去年夏天,它似乎在拉動全球股指上漲,上證綜指和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的相關度當時微幅升至0.87,意味著它也開始加入與美國市場相關的行列,就像日經指數(Nikkei,與標普500指數的5年平均相關度爲0.71)、德國綜合指數(DAX)或富時指數(FTSE)那樣(後兩者與標普500的5年平均相關度均爲0.88)。但那只是一種錯覺,是當時全球同步放鬆貨幣和財政政策造成的。上證綜指與標普500指數的5年平均相關度只有0.37,在統計學意義上微不足道;目前更是負相關。
中國股市的主要決定因素是動量和流動性。對於前者,去年秋天在深圳創業板(ChiNext)上市的第一批公司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說明。在這個面向成長型企業的新市場第一批上市的公司,籌資額是其預期的1.2倍,第二批則是2.1倍,第三批是2.5倍。在流動性方面,上海股市今年的下跌,與中國貨幣供應量M1(流通中的現金加上活期存款)的同比降幅一致,後者自1月份以來下跌了9個百分點。簡單來說,銀行流出的錢越多,它們就越有可能出現在股市裏。去年7月,A股新開戶數量達到每週70萬的峯值;而今年4月份迄今平均新開戶數量僅爲31.8萬。總之,外國投資者不應費神去研究上證綜指和其它地區或全球指數的一致性問題,因爲它仍是一個自行其是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