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

The US dollar
Lex專欄:美元與風險偏好「脫鉤」


多年來,預測美元走勢實際上是在預測風險偏好。如今,美元走勢不再直接爲風險左右。過去兩個月,即使風險偏好重歸市場,美元仍繼續走高。

For years, calling the dollar was a matter of second-guessing the appetite for risk. On “risk on” days, when investors felt good, the dollar fell; and when risk was “off” the dollar regained. That dynamic drove its long decline in the past decade, its rally during the credit crisis,

多年以來,預測美元走勢實際上相當於在預測風險偏好。在「風險上升」的時期,投資者感覺良好,美元走低;而當風險「下降」,美元則出現反彈。這種動力推動了美元在過去十年的長期下行,在信貸危機期間的逆勢反彈,而在去年市場重拾升勢之際又開始下跌。但如今,美元的走勢已不再受風險狀況的直接左右。過去兩個月內,儘管風險偏好已重歸市場,但美元仍在走高。這或許是一種健康的正常化進程,但這一進展有其自身的風險。

您已閱讀20%(478字),剩餘80%(1900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