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從中國政府網傳來訊息,4月14日,中國總理溫家寶不得不再一次召開國務院的常務會議,重新「研究部署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並嚴厲要求地方政府「切實負起維護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責任」。從某種方面來說,這也意味著中國政府自去年12月中所掀開新一輪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已陷入「空調」的失控僵局。中國國內一份頗有影響的財經報刊甚至公開宣稱,「房地產調控的政策公信力已消失殆盡」。
人們注意到,中國國務院此番再一次出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新的政策舉措,「恰好」選擇在此輪房地產政策調控推行了整整4個月的「時間點」上;同時,這離今年全國兩會閉會也整整隻有1個月時間。
自從12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掀開又一輪房地產調控的大幕,中央政府各種調控「組合拳」是一個接著一個:從「國四條」到「國辦十一條」,從住建部、國土部到央行、銀監會、財政部甚至到國家稅務總局,「調控」舉措接連不斷。就連總理溫家寶也在今年兩會前「破例」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以及兩會前「與網民在線交流」中,兩次都以較大篇幅談了中國的房市調控。這位總理不僅坦率地談到民衆對房價問題「很尖銳的批評」,而且還在網民交流時承諾:「本屆政府任期內能把這件事情管好,使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使房價能夠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價位。」這一切,都給那些備受高房價重壓和煎熬的數億中國市民,帶來對這新一輪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的 「憧憬」和「希望」。到今年兩會前,這種期待已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地步。人們的期望值之高,以至於對官方檔案中用「遏制」一詞取代過去的「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都感到「歡欣鼓舞」。更有一些所謂「著名資深財經評論人士」斷言:「『兩會』前房地產新政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