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老愚

「韓峯日記」細讀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日記說真話,韓峯是一個突破,但他可以預期的結局使真話日記的前景相當暗淡。一個渴望表達的公務員如何寫日記,在韓峯之後成了一個大問題。

一個人會在什麼情況下記生活日記呢?除去那些有記事嗜好的,以我的觀察與經驗,不外乎兩種情形:一是做了好事,比如《雷鋒日記》;二是遭受創傷。毫無疑問,記日記是表明自我存在的行爲,也有自我治療的作用。

網上流傳的廣西來賓市菸草專賣局局長日記可謂例外。被指認的145篇日記,描述的是喫喝、淫亂和收錢的腐敗生活,許多人很不理解,一個人怎麼可以這麼寫日記呢?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我把韓峯日記理解爲自我成就的展示。他是私密的,他也是誠實的,在毫無顧忌的情況下,他記述了自己的生活——無法向任何人言說的生活,官場的得意或許可以向友朋炫耀,灰色收入或許可以跟妻子唸叨,但性的捕獲和賄賂的收受卻難以同別人訴說。在平淡正常的生活之外,他終於擁有了自己的私生活世界,他唯一可以傾訴的只能是一個獨自享用的空間。

您已閱讀21%(340字),剩餘79%(12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