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剃刀邊緣

楊元元刺破了生命的氣泡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能改變命運的有權力、財富和性,女研究生楊元元全然不具備其中任何一個,就只能被命運所決定了。

一位女研究生的憤然自殺,引爆了空前的道德譴責:校方上海海事大學冷漠,自殺者楊元元自私。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輿論聲浪,滿足了一切旁觀者的道德需求,卻遮蔽了事件的真相。

在我看來,楊元元是中國教育產業化的犧牲品。原以爲會有巨大回報的人生投資,變成了索命鐵繩。以收錢發證爲特徵的高等教育,急速持續地釋放著龐大的學歷持有者,並使其成爲標準的社會多餘人,飄泊在無根可扎的都市街頭。孜孜以求的學歷證書,在生活面前猶如一張廢紙。楊元元這位具有某種文學女青年特性的三十歲研究生,以爲學歷可以將自己提升到夢想的高度,卻在嚴酷的現實面前不堪一擊。

由權貴資本把持的中國社會,低級階層的向上流動已經停滯。感受到此點的楊元元,絕望之餘選擇了自縊。即使勉嬌生存著也很快就無路可走,她的人生是貧困青年命運的象徵。

您已閱讀15%(339字),剩餘85%(186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剃刀邊緣

老愚,男,陝西扶風人,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社會觀察家,出版人,散文作家。著有《在和風中假寐》《暮色四合》等。因《「紅二代」的意志》《「紅色重慶」的價值》《重慶紅色頻道發出的信號》 等系列文章,而獲得2011年度亞洲出版人協會評論大獎。公號名爲「老愚的自留地」。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