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刀邊緣

易中天這條大魚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老愚:雖然屹立於雕塑中心,傳遞出的卻是強烈的孤獨感。易中天先生即使大喊「悲劇啊!」,也絕不會引來他所期望的知音。

2月4日晚,學者易中天從藝術家金鋒手裏接過了一件雕塑作品。除去《無紙訪》這個表現羣體面孔的作品外,金鋒作品中的人物可謂怪傑集中營——裏面既有王小六、無腿修路英雄一類善人,也有續寫《資本論》的農民劉石增,還有手刃數名警察的北京青年楊佳,聲稱發明長生不老藥的女人等傳奇人物。對歷史上已有定論的名人,他更是別出心裁地修理或平反:比如讓秦檜站起來,任由參觀者塗抹孔子偉大的面龐。在金鋒的人物譜系裏,沒有正經這個詞。

選中易中天先生,金鋒給出的理由是:他有知識分子立場,口語化寫作講史。這兩個理由都站得住腳。

雕塑沒有名字,暫且就叫禮物吧。這是一方超大型印章,尺寸爲27×26×12cm。印章的頂部爲易中天先生半身微型雕像。印章的正面文字爲「杯具啊」,底部是刻有「不弱智當不上領導」。印章的材質爲玻璃鋼仿鐵。數百平方釐米大的不鏽鋼底座上,易中天似乎從地底凸出來,半身塑像非常傳神,眉眼神態像極了易中天先生。他是大地的兒子,這個造型隱含這樣的意思。這又是一個縮小了的舞臺,再高大的人物一旦置身其中,在審視者眼裏,都是低矮和渺小的。這種強烈的對比感,足以現出藝術家的態度,對他的人物,他不會放下手中的利刃。在心裏定位好了,纔有這種分寸。

您已閱讀38%(509字),剩餘62%(82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