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FT社評:中國式道德危機

中國的銀行業有充分的動機儘可能多地放貸——它們心裏清楚,政府隨時會向自己伸出援手。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銀行體系即將崩盤,但代價在所難免。

世界懷著敬畏的心情看到,中國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順利走出了數十年來最爲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中國經濟幾乎未作停歇,一舉實現了8.7%的成長。而今年,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挑戰,是既要防止經濟過熱,同時剎車又不能踩得過猛。

然而,中國這種永不停歇的成長並非魔術。它是通過大規模公共部門刺激實現的,最突出的就是政府掌控下的銀行系統大舉擴張信貸。

這種做法含有隱性成本。它使得十年來旨在開放金融業、推動以市場爲導向配置資本的改革出現了倒退。各銀行先前聲稱純粹基於商業理由來放貸,但去年放貸總量的成長證明事實遠非如此。當然,市場在資本配置中所謂的絕對正確性,已被證明名不副實。但由此就轉變立場、斷言銀行依照國家規劃者的意願放貸不會導致危機,則是愚蠢的。

您已閱讀40%(323字),剩餘60%(4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