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如何抵消中國的鉅額儲蓄?

FT專欄作家塞繆爾•布里坦:如果西方國家開始削減財政赤字,誰來抵消中國的鉅額儲蓄?大多數答案都不切實際。恰當的應對措施應該是緩慢提高利率,但允許預算赤字延續下去。

人們對政治經濟學家最常見的抱怨是:他們隱藏了自己對於複雜模型背後世界如何運轉的見解。而對於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卻幾乎沒有這種怨言,他1919年便憑藉《和約的經濟後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一書一鳴驚人。

如果讀者對德國的賠款問題不是特別感興趣,他們一定會記得凱恩斯在第一章中對一戰前歐洲的描述。他稱之爲一個「經濟樂園」(economic Eldorado),在這裏「只要你擁有任何超越常人的能力或性格,就有可能進入中產階級或上流社會,這些羣體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以很低的成本享受到生活提供的便利、舒適和愉悅,其程度遠非任何時代最富有和最強大的君主所能及。」

到了20世紀30年代,他對1914年前世界秩序的看法變得陰鬱起來。直白地說,他的結論就是,除了在罕有的繁榮時期,和平時代很少能夠實現完全就業。他構想出一種「心理法則」,即隨著收入成長,儲蓄成長的幅度會增加,而不是與之形成固定比例,而且往往也會超越投資機會增加的速度。一些美國經濟學家稱這種學說爲「長期停滯」,而且已經爲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現經濟大蕭條做好了準備。

您已閱讀29%(505字),剩餘71%(122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