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刺激措施似乎效果太好了一點。2008年末季,中國經濟幾乎陷於停滯,但在2009年第四季度,產出卻成長了10.7%。中國政策制定者已展示出,他們基本上可以達到自己選定的任何產出目標。但是,任何經濟(即便是計劃經濟),也不能消除副作用。通膨就是令人擔心(或至少是警覺)的一個理由。去年12月的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升1.9%。更廣義地看,人氣高漲的股市和不斷攀升的房價似乎表明,刺激資金正流入投機性投資。
在年初出現信貸狂熱後,中國監管部門上週指示各商業銀行暫停放貸。接下來會出臺更多這樣的指示。但中國央行也將不得不考慮何時提高利率。其中一個選擇是允許出現一點通膨,這將產生與人民幣升值相同的效果,而政治反彈的可能性更小。然而,即便是那樣可能也不足以化解國外對於中國出口機器重新開動與日俱增的焦慮。人民幣升值很可能是北京方面避免嚴重貿易緊張、使經濟成長向國內傾斜的唯一途徑。
當然,即使人民幣升值也不是一劑萬靈藥。中國去年的成長,是通過以政府主導的投資代替淨出口而製造出來的。但是,這一刺激方案並未解決中國不平衡的成長,而是加大了對港口、道路、機場和工業產能的投入,可能實際上加劇了失衡。
您已閱讀66%(491字),剩餘34%(25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