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報告

「中式民主」的啓動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研究主任李成:循序漸進的中共黨內民主似乎是中國政治變革的最佳途徑,中國民主政治試驗也將從中共內部啓動。值得一提的是,中共政治精英開宗明義地表示黨內民主不是目的,而是作爲走向全民民主或憲政民主的途徑。

六十年代初,有人請美國未來學創辦人之一的丹尼爾•貝兒 (Daniel Bell) 預測:「美國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一世紀初將有什麼事件發生?」 以思維敏捷著稱的貝兒如此回答:「在1972年、1976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 …… 將會各有一次美國總統選舉。」 在當時,能夠這樣制度化、常規性民主選舉的國家屈指可數,其中大多爲西歐、北美國家。貝兒所表述的通過選舉以取得權力和平過渡的政治運作揭示了預測一個國家穩定發展的關鍵。

半個世紀以來,民主選舉已不再是西方國家的「專利」,而逐漸成爲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普遍實行的政治制度。東歐、南美衆多國家的民主化改變了世界的政治版圖。亞洲國家的日本、南韓也已建立了健全的民主體制。人口大國如印度、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巴基斯坦的民主選舉又使全球人口的大多數都能享有「一人一票」的權利。儘管各國民主制度的健全程度不同,孫中山先生近百年前關於民主的著名論斷「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已成爲當今時代的政治現實。

然而,中國在過去百年探求民主的過程中充滿了失敗和挫折。儘管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成長的奇蹟確實帶來了政治和社會的進步,但讓世界有目共睹的只是經濟的飛躍,而不是政治的發展。國家領導人也承認中國經濟發展和政治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用溫家寶總理的話來說,這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因此,探討中國民主化進程事關重大。

經濟飛躍、政治滯後

您已閱讀14%(628字),剩餘86%(38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