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里跑馬場路(Race Course Road) 7號的歷任主人不時宣稱,這將是「印度的世紀」。自2004年起擔任印度總理的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也擋不住這種誘惑。21世紀已過去十年,但沒幾個人敢斷定,這隻大象會跑得過龍,成功地把中國打造以中國爲中心之單極亞洲的雄心付諸歷史。
然而,目前印度經濟成長面臨的更大威脅來自政治風險,而非惡劣的經濟狀況,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與其它許多發展中國家一樣,1947年後,印度採取了內向型發展戰略,走上了著重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道路。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英國19世紀採取的自由放任政策的回應。不過,自1991年以來,對自由化改革的根深蒂固的反對(這一度是民族主義者精英的特徵)已逐漸消退。
所謂的「印度式成長率」的時代已經結束——在那段時期,印度經濟連續幾十年保持著2%至3%的年成長率,幾乎無法跟上人口無節制成長的步伐。過去5年,印度經濟年成長率平均超過7%。該國的計劃者已把目光放在中期內維持兩位數成長——倘若印度能夠解決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問題,這個目標是可行的。另外,在新世紀的頭10年,按美元計算,孟買證交所BSI股指上漲了214%,漲幅比上海市場高出8%。
您已閱讀73%(510字),剩餘27%(1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