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同事宣佈跳槽去頂級私人股本機構時,投資銀行家和管理顧問常常會流露出羨慕的神情。不過在過去兩年,這種羨慕已顛倒過來。私人股本令人豔羨的獲債能力已被剝奪,許多員工失去了工作——他們空有滿腹才華,卻無處施展。
2010年情況如何呢?基於去年的形勢變幻,私人股本業可能會出現三個關鍵主題。第一個與投資退出有關。經理人需要兌現已有公司的利潤,以向投資者證明,全球經濟低迷並不妨礙他們賺錢。KKR和百仕通(Blackstone)已經開始,Permira也做好了準備。一位收購經理的成功與否只取決於他的上一隻基金,因此成功是說服未來投資者投入新資金的先決條件。BC Partners將希望,在其最新的基金於11月份清算之前,約100億歐元的首次公開發行計劃會取得成功。
第二個主題是槓桿問題。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的Leveraged Commentary and Data顯示,未來5年,私人股本業將有約4000億美元的債務到期。這些債務大多與表現不佳的投資有關。2010年,私人股本公司需要說服銀行放鬆條款或延長到期期限。儘管今年不太可能發生重大違約,但債務談判將成爲顯示今後幾年誰有可能破產的指針。
您已閱讀75%(508字),剩餘25%(17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