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2010

似曾相識:全球股市十年

FT投資編輯奧瑟茲:這十年的股市與上世紀30年代的股市驚人地相似,儘管當時實體經濟的處境遠比這十年艱難,政府的決策也與這十年存在區別。

對股票市場來說,這十年究竟有多糟糕?股市規模仍高居全球之首的美國,這十年來股市的表現比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更爲糟糕,也就是說,這十年是美國股市以類似目前形式存在以來最糟糕的十年。

以實際價格衡量,使用最廣泛的美國股票基準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在上世紀30年代下跌了30.4%。而到今年耶誕節前夜,該指數已較2000年初下跌了37.5%。需要注意的是,上世紀30年代的熊市始於1929年10月,而本輪熊市是從2000年3月——也就是這十年開始後不久——科技股泡沫破滅之時啓動的。此外,上世紀30年代嚴重的通貨緊縮,提升了以實際價格衡量的股市表現,因爲在股價下跌的同時,股票的購買力可能保持不變。但歸根結底還是這句話:從股市角度來看,這兩個十年非常相似,儘管上世紀30年代實體經濟的處境遠比這十年艱難。

關鍵的區別或許在於政策決定。這兩輪熊市都始於投機熱潮之後出現的資產價格暴跌。在上世紀30年代,政府坐視市場承受打擊,銀行業危機隨之而來,接著又出現了經濟大蕭條。考慮到這一先例,美聯準(Fed)於2001年大幅下調利率,政府則出臺了減稅措施。結果,股市得以在2003年初實現反彈,儘管長期指標顯示,當時的股價仍遠高於歷史平均水準。可以說,這麼做只是讓不可避免的事情遲一些發生而已,並且加劇了「算總賬」那一天到來時的痛苦程度。旨在防止人們拋售股票的低利率,也助長了金融工程的發展,從而使得貸款機構能夠以人爲的低利率提供信貸。

您已閱讀33%(609字),剩餘67%(122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