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哥本哈根協議

後哥本哈根:我們必須另謀出路

哥本哈根共識中心主任隆伯格:哥本哈根峯會的失敗,或許會使我們警醒:現階段我們必須致力於降低綠色能源的成本,而不是削減碳排放。

哥本哈根氣候峯會歷時12天,期間抗議不斷,與會者做盡姿態、說盡空話。爲舉辦這次大象級的會議,人們大費周章,取得的成果卻小如老鼠。相關方面在貝拉中心(Bella Centre)簽署的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協議含糊其辭、軟弱無力,既未規定切實責任、設定具有約束力的排放目標,也未要求任何一方採取具體行動。

那麼,我們應該感到失望嗎?事實上,不。人類導致的全球變暖並非不是事實,我們也並非無需採取切實行動來應對。全球確實在變暖,我們的確需要行動起來。

但是,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的可悲成果,仍應使我們懷抱希望。爲什麼呢?因爲這次會議的失敗或許正是喚醒世界的一記必要的警鐘——潑到我們頭上的冷水,或許終於促使我們正視現實,明白要抑制氣候變化,什麼會起作用,什麼不會起作用。

您已閱讀15%(330字),剩餘85%(189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