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從創造就業轉向提高生產率

日本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關志雄:一旦從必須創造大量就業機會這一制約中解放出來,中國將從勞動集約型產業「畢業」,以向附加值更高的領域轉移資源的形式,加速產業升級。

 應該優先擴大就業還是提高生產率?

在中國,迄今由於農村地區有大量的過剩勞動力,因此對於政府來說,創造就業成爲最重要的政策課題。然而,隨著接近經濟發展的充分就業階段,勞動力供給漸漸開始制約經濟成長。要繼續維持高速成長,必須把政策的重點從創造就業向提高生產率轉移。這與中國政府要實現的從粗放型成長向集約型成長轉變的方針也是一致的。

從1991年至2008年,中國的GDP年平均成長率達到10.3%。與此相比,就業的年平均成長率只有1.0%(參見表1)。其中成長率高達12.5%的第二產業(工業)的就業年成長率也只有2.4%。在中國,很多經濟學家把高經濟成長率與低就業成長共存的現狀稱爲無就業成長,視爲嚴重的問題。政府也爲了保證就業,長期優先發展勞動集約型產業。

您已閱讀19%(327字),剩餘81%(140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